妙高峰上

· · ·
Latest release: November 29, 2022
Series
5
Books

About this ebook series

◎悉達羅摩濕瓦是印度近代吠檀多不二論大師,他培養出了兩位享譽西方世界的大師:尼薩迦達塔和冉吉特。

◎悉達羅摩濕瓦的口述教材,幫助求道者破除幻覺、謬見,認知真我實相。

◎突破緩慢的禪修路線,以參問真我(Vichara)找到最快的證悟。

悉達羅摩濕瓦•馬哈拉吉是近代印度吠檀多不二論的重要導師,他繼承了歷史悠久的吠檀多智慧傳承,並且以一己之力,中興了頓悟之道。他用平易近人的樸實語言,向大眾講解吠檀多的無上要義,使人人都能證得吠檀多智慧的頂點,即「超梵」。

證悟有兩種道路,一種是飛鳥之道,另一種是螞蟻之道。通過禪修,由上師傳授咒語,加以持誦,可以證悟,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而現今的世界節奏太快,人們沒有時間這麼做了,所以本書作者悉達羅摩濕瓦找到了最快的一條路,即靠參問真我。

《了悟真我之核心教授》 是悉達羅摩濕瓦指導求道者了悟真我的濃縮教授,是其教法的核心。在本書中,他循序漸進地引導弟子去審視四身——肉身、精微身、因基身、超因身,層層超越,最終了悟究竟實相,即「超梵」,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然後,他又從究竟實相這一源頭開始,解釋世界(幻相)是如何顯現的。並明示在了悟真我之後,需要通過究竟的虔敬,達到生命的圓滿。

作者簡介

悉達羅摩濕瓦(Siddharameshwar,1888-1936)

印度近代的吠檀多不二論大師。他教授頓悟法門——「飛鳥之道」,靠「參問」來領悟何為真我,以智慧領悟作為第一步。他門下出了兩位享譽世界的大師,尼薩迦達塔(Nisargardatta)和冉吉特(Ranjit),但他本人卻還未被大眾所知。在了解了他的教學手法之後,就能知道這兩位大師並非橫空出世,而是虎父無犬子。

譯者簡介

三不叟

九〇年代在福州林陽寺上廣下賢和尚座下剃度,參學顯密。在廣州和紐約默默弘揚宗門二十多年。此書的翻譯是在上師三不叟的指導下,由鍾七條、智嚴完成的。

了悟真我之核心教授
Book 1 · Dec 2018 ·
3.7
◎悉達羅摩濕瓦是印度近代吠檀多不二論大師,他培養出了兩位享譽西方世界的大師:尼薩迦達塔和冉吉特。

◎悉達羅摩濕瓦的口述教材,幫助求道者破除幻覺、謬見,認知真我實相。

◎突破緩慢的禪修路線,以參問真我(Vichara)找到最快的證悟。

悉達羅摩濕瓦•馬哈拉吉是近代印度吠檀多不二論的重要導師,他繼承了歷史悠久的吠檀多智慧傳承,並且以一己之力,中興了頓悟之道。他用平易近人的樸實語言,向大眾講解吠檀多的無上要義,使人人都能證得吠檀多智慧的頂點,即「超梵」。

證悟有兩種道路,一種是飛鳥之道,另一種是螞蟻之道。通過禪修,由上師傳授咒語,加以持誦,可以證悟,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而現今的世界節奏太快,人們沒有時間這麼做了,所以本書作者悉達羅摩濕瓦找到了最快的一條路,即靠參問真我。

《了悟真我之核心教授》 是悉達羅摩濕瓦指導求道者了悟真我的濃縮教授,是其教法的核心。在本書中,他循序漸進地引導弟子去審視四身——肉身、精微身、因基身、超因身,層層超越,最終了悟究竟實相,即「超梵」,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然後,他又從究竟實相這一源頭開始,解釋世界(幻相)是如何顯現的。並明示在了悟真我之後,需要通過究竟的虔敬,達到生命的圓滿。

作者簡介

悉達羅摩濕瓦(Siddharameshwar,1888-1936)

印度近代的吠檀多不二論大師。他教授頓悟法門——「飛鳥之道」,靠「參問」來領悟何為真我,以智慧領悟作為第一步。他門下出了兩位享譽世界的大師,尼薩迦達塔(Nisargardatta)和冉吉特(Ranjit),但他本人卻還未被大眾所知。在了解了他的教學手法之後,就能知道這兩位大師並非橫空出世,而是虎父無犬子。

譯者簡介

三不叟

九〇年代在福州林陽寺上廣下賢和尚座下剃度,參學顯密。在廣州和紐約默默弘揚宗門二十多年。此書的翻譯是在上師三不叟的指導下,由鍾七條、智嚴完成的。
能知之力與究竟實相
Book 1 · Jun 2020 ·
3.7
二十世紀,在印度土地上出現了兩位百年難遇的智慧導師:一位是拉瑪那尊者(Sri Ramana Maharshi),另一位是本書作者尼薩迦達塔·馬哈拉吉。他們有許多共同點:毫不藏私,都將靈修和傳統中最為珍貴、究竟的智慧傳授世人;追隨者眾,歐美當代著名的靈修導師大多直接或間接受其教誨影響甚深。可是這兩位大師外在的表現卻截然不同:拉瑪那尊者一生住在聖山腳下,如聖山般靜默、慈悲,是聖者的最佳行持表範。而尼薩迦達塔·馬哈拉吉則大隱於市,在孟買鬧市以經營雜貨店為生,菸癮大,說話快,總是怒氣沖沖,讓人不禁懷疑: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和拉瑪那相提並論?

然而,當你接觸到尼薩迦達塔的問答錄,一切懷疑都會煙消雲散。尼薩迦達塔·馬哈拉吉的上師為悉達羅摩濕瓦·馬哈拉吉,其所教授頓悟法門是「飛鳥之道」,直指「我就是那」。尼薩迦達塔繼承了其師的恢宏氣勢,要人拋棄所有讀到和聽到的,若有人試圖用宗教名相、思維概念來對答,都會受到呵斥。他的話語從自性本源中流出,讓人聞之如醍醐灌頂。

一九七〇年代,莫里斯·佛里曼將其早期的談話錄《我是那》介紹至西方世界,使他聞名全球,追隨者旋即孟買的陋巷中只求見他一面。佛里曼形容這位偉大的導師「熱心、溫柔、機智幽默、毫無畏懼、真實無比;他激勵所有來到他身邊的人,給予引導和支持。」其他人則形容他如同一隻猛虎。你需要什麼,他就是什麼:善良、溫柔、耐心、唐突、粗暴、不耐煩,完全因材施教。

本書《能知之力與究竟實相》收錄的則是八〇年代他辭世前的開示紀錄。當時他患了喉癌,每說一句話都讓身體飽受疼痛,但從未發出一絲呻吟或抱怨。他晚年的開示更加一針見血,超越了早年「我是那」,指出那無個體的覺知雖然是遍在的,但也有時效,終究會消散。

尼薩迦達塔指派美國弟子簡·鄧恩來整理自己的教言,並且預言這些最終的教言將具有難以想像的價值,將會斬斷人心中最後的那絲執著。這是他給我們的最珍貴的教誨,也是他教言的頂峰,智慧的頂點。簡·鄧恩在他過世後,編輯完成了尼薩迦達塔的臨終教言三部曲,本書為其中一部。

作者簡介

尼薩迦達塔.馬哈拉吉(Nisargadatta Maharaj, 1897-1981)

生於孟買。從小幫忙務農,雖然沒有接受正式教育,但常聽到其父念誦聖典、唱拜讚歌,及和道友談論宗教話題。二十多歲時開了一家雜貨店,因經營有方,陸續擴張到多家。二十七歲成家,育有一子三女。1932年,他搬入孟買鬧市一條陋巷中的範馬里大樓,此後未曾移居。

1933年,拜見了室利·悉達羅摩濕瓦·馬哈拉吉(Sri Siddharameshwar Maharaj),成為其弟子。三年後,上師圓寂,不久後他離家出走,踏上了朝聖之路。
 
在外雲遊了八個月之後,經師兄弟勸說,他回到孟買,經商熱情也已消逝,只留住所附近的一家菸雜店,維持生計。但他此時只專心靈修,在範馬里住所搭建了一層閣樓,供自己靜修之用。此時二戰正酣,但他沉醉於靈修的狂喜之中,絲毫不受影響。有人想拜他為師,但他一直拒絕,只在白天顧店時,站在店門口與人談論靈性話題,遲至1951年,才開始收徒。

1973年摩里斯・佛里曼(Maurice Frydman)翻譯並編輯的尼薩迦達塔早期的教言集《我是那》(I am That)出版,使他舉世聞名,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求道者前去拜訪,擠在他的禪修閣樓上,聆聽智慧教言。

1980年他確診為喉癌,但拒絕治療。1981年9月逝世。

在他離世前一年,來自美國的弟子簡·鄧恩(Jean Dunn)得到他的授命將談話整理成書,為其最後的開示留下完整的紀錄。

審閱者簡介

三不叟

1990年代在福州林陽寺廣賢和尚座下剃度,參學顯密。在廣州和紐約默默弘揚宗門二十多年。是「妙高峰上」翻譯團隊的指導老師。

譯者簡介

鍾七條

中國復旦大學物理專業,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博士,曾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後經上師三不叟的建議,於紐約州噶瑪噶舉的三乘法輪寺,在堪布卡塔仁波切的指導下進行傳統的藏傳佛教三年閉關修行。出關後,從事印度不二論的翻譯。

智嚴

中國復旦大學法語專業,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出版碩士。遇到上師三不叟,跟隨學習佛法,從藏文翻譯近代西藏大成就者更敦群培的《中觀甚深心要善說》。現居紐約。

張玉

畢業於中國北京交通大學,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理科碩士,在上師三不叟的指導下進行翻譯工作。現居北京。
先於能知之力
Book 2 · Dec 2020 ·
5.0
他唱著來自那一邊的情歌,召喚著迷失在無明荒野中翹首以盼的你我
 
尼薩迦達塔・馬哈拉吉是現代印度最偉大的聖人之一,教導風格強烈尖銳,與靜默的拉瑪那尊者都是當代歐美靈修者遙奉的心靈導師。尼薩迦達塔的核心教導是:人如果不能脫離虛假的身分認同,逃出各種偽裝和妄想的枷鎖,那麼對於潛藏在自己身上的永恆真理,就會視而不見。
 
一九七〇年代,莫里斯·佛里曼將其早期的談話錄《我是那》介紹至西方世界,使他聞名全球,追隨者旋即孟買的陋巷中只求見他一面。晚年,尼薩迦達塔指派美國弟子簡·鄧恩來整理自己的教言,並且預言這些最終的教言將具有難以想像的價值,將會斬斷人心中最後的那絲執著。
 
我們大多數人都把身心當做是自己,所以尼薩迦達塔堅持要我們找出這個身心是什麼。難道不是來自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嗎?也就是說,身體是靠吃下去的食物產生的,也靠食物維持,而食物只不過是五大元素而已。那麼我們還會是這個身體嗎?沒有能知之力(Consciousness)的話,身體就是死屍而已。當能知之力離開身體時,個體沒有了,世界沒有了,神也沒有了。只有當能知之力顯現為物質身體時,才能意識到它自己。能知之力潛藏在每一粒食物中,在所有的五大元素中——它是遍在、非個體的,遍及一切。一切都是能知之力,而那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當下就是。當這些身體中的某一具「死亡」時會發生什麼呢?這一身體會再次成為五大元素的一部分,而能知之力會融回「遍在能知」中。這一切都正在進行之中,是能知之力的遊戲。
 
在這副身體出現之前——我是什麼?那才是人的本來面目。永恆的「我」,那個絕對不受限、超越時空的「本然存在」(Being),是不會意識到「存在」(being)的(因為不存在對立的他者)。我即如是(I am as I Am),如同我現在所是,過去一直如是,未來也永遠如是。
 
尼薩迦達塔自知將不久於世,因此只教授最高的真理。「就算他只說了一句話,也抵得上一整本《奧義書》。他的回答非常直率和尖銳,不會迎合任何人的自我。事實上,他宣稱他的目標就是要摧毀這個『虛假的個體』。在他身邊就能感受到那鮮活的真理,筆墨難以形容。去觀察他本人,也讓人驚嘆⋯⋯大家只能帶著全然的愛和敬畏注視著他。」在他身邊就能感受到那鮮活的真理,這是無法形容的。去觀察他本人,也讓人驚歎:那個「人」會快樂、憤怒、悲傷、愉悅、諷刺或溫和,各種各樣的情感呈現在那具「皮囊」之上,就像水面上反射的陽光。
 
本書中的問答收錄自一九八〇年至一九八一年間的錄音謄本,為尼薩迦達塔臨終對話錄三部曲的其中一部,另外還有《能知之力與究竟實相》與《能知之力的種子》。

作者簡介
 
尼薩迦達塔·馬哈拉吉(Nisargadatta Maharaj, 1897-1981)
 
生於孟買。從小幫忙務農,雖然沒有接受正式教育,但常聽到其父念誦聖典、唱拜讚歌,及和道友談論宗教話題。二十多歲時開了一家雜貨店,因經營有方,陸續擴張到多家。二十七歲成家,育有一子三女。1932年,他搬入孟買鬧市一條陋巷中的範馬里大樓,此後未曾移居。
 
1933年,拜見了室利·悉達羅摩濕瓦·馬哈拉吉(Sri Siddharameshwar Maharaj),成為其弟子。三年後,上師圓寂,不久後他離家出走,踏上了朝聖之路。
 
在外雲遊了八個月之後,經師兄弟勸說,他回到孟買,經商熱情也已消逝,只留住所附近的一家菸雜店,維持生計。但他此時只專心靈修,在範馬里住所搭建了一層閣樓,供自己靜修之用。此時二戰正酣,但他沉醉於靈修的狂喜之中,絲毫不受影響。有人想拜他為師,但他一直拒絕,只在白天顧店時,站在店門口與人談論靈性話題,遲至1951年,才開始收徒。
 
1973年摩里斯・佛里曼(Maurice Frydman)翻譯並編輯的尼薩迦達塔早期的教言集《我是那》(I am That)出版,使他舉世聞名,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求道者前去拜訪,擠在他的禪修閣樓上,聆聽智慧教言。
 
1980年他確診為喉癌,但拒絕治療。1981年9月逝世。
 
在他離世前一年,來自美國的弟子簡·鄧恩(Jean Dunn)得到他的授命將談話整理成書,為其最後的開示留下完整的紀錄。
 
審閱者簡介
 
三不叟
 
1990年代在福州林陽寺廣賢和尚座下剃度,參學顯密。在廣州和紐約默默弘揚宗門二十多年。是「妙高峰上」翻譯團隊的指導老師。
 
譯者簡介
 
鍾七條
 
中國復旦大學物理專業,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博士,曾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後經上師三不叟的建議,於紐約州噶瑪噶舉的三乘法輪寺,在堪布卡塔仁波切的指導下進行傳統的藏傳佛教三年閉關修行。出關後,從事印度不二論的翻譯。
 
智嚴
 
中國復旦大學法語專業,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出版碩士。遇到上師三不叟,跟隨學習佛法,從藏文翻譯近代西藏大成就者更敦群培的《中觀甚深心要善說》。現居紐約。
 
張玉
 
畢業於中國北京交通大學,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理科碩士,在上師三不叟的指導下進行翻譯工作。現居北京。

八曲仙人之歌
Book 4 · Jun 2022 ·
5.0
《八曲仙人之歌》亦名《八曲本集》,是古印度吠檀多眾多的經典中罕見之作,以簡潔的文字記載了深邃的智慧,呈現近三百則八曲智仙和弟子迦納卡的對話。
 
這是一首唱給成熟弟子的心曲,是在印度這片靈修源頭之土上,師父八曲仙人授予弟子的修行心要,毫無保留,全盤托出;而根器已經成熟的弟子迦納卡也對此確信無疑,並呈獻出了自己對實相的體會。師父與徒弟,一問一答,一唱一和,只關注於那究竟的實相,除此無他。
 
本書參考了史瓦米・尼提亞斯瓦茹帕南達(Swami Nityaswarupananda)的《八曲本集》第四版、約翰・李查斯(John Richards)的梵文羅馬轉寫及阿南達・伍德(Ananda Wood)的逐詞英譯版本所完成的中譯本。在梵漢翻譯的用詞上,主要參考了由日本學者荻原雲來編撰的《漢譯對照梵和大辭典》漢譯而來的《梵漢大辭典》,力求呈現《八曲仙人之歌》原文的深邃和優美。
 
本書中的兩個中譯本,白話譯本是對梵文的直譯和逐句對照,以讓讀者瞭解梵文原貌;而七言偈頌體譯本主要是為了還原歌詠之美,以激起讀者內心深處對解脫的渴望。若需要閱讀上的提示,可以另外參考禪師三不叟所著的《你就是覺性:八曲仙人之歌講記》,相信收穫更多。
 
讚美
 
現代印度思想家朗達卡瑪・穆克吉(Radhakamal Mukerjee):「除了《八曲仙人之歌》,幾乎沒有別的古印度作品如此雄辯、深邃,且如此詩意地表述出自性的偉大、莊嚴、喜悅與無可比擬。」
 
現代的靈修導師斯瓦米・善塔南達・普利(Swami Shantananda Puri)曾這樣盛讚:「所有的經文都為我們提供道路,而《八曲仙人之歌》卻是一本沒有道路的書,它只給了我們目的地。」
 

作者介紹

譯者簡介
 
鍾七條
 
中國復旦大學物理專業,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博士,曾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後經上師三不叟的建議,於紐約州噶瑪噶舉的三乘法輪寺,在堪布卡塔仁波切的指導下進行傳統的藏傳佛教三年閉關修行。出關後,從事印度不二論的翻譯。
 
顧象
 
中國復旦大學法語專業,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出版碩士。遇到上師三不叟,跟隨學習佛法,從藏文翻譯近代西藏大成就者更敦群培的《中觀甚深心要善說》。現居紐約。

能知之力的種子
Book 5 · Nov 2022 ·
0.0
種子和體驗都會消失,甚至你最美好的記憶總有一天也會消失。
你所認知的一切,都是從存在感中萌生出來的。

尼薩迦達塔是備受尊崇的印度聖人。各國求道者來到他座下,只為學習生命的奧秘。
他雖聖名遠播,卻蝸居於孟買一所陋室,只有電燈照明及窗外街聲,來訪者不知今夕何年。
陋室瀰漫著永恆,室內談論的話題,超越時間的限制。
他所開示的,是歷久彌新的問題:我是誰?從何而來?將往何去?

尼薩迦達塔的教導本身就是一粒種子,種在求道者的心田,
他說過:「你在此所學到的,會種下種子。你可能會忘掉。
但是這顆種子會存活,然後在適當的季節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帶來花朵和果實。一切都會順其自然。
你不需要做任何事:只要,不去阻止。」

書中的對話一再流露出馬哈拉吉的苦心:
人要去認識並成為自己的本來面目,那是超越時間的本然存在。
而上述對話,也由簡·鄧恩筆錄下來,
結集成為這本《能知之力的種子》及其姐妹卷《先於能知之力》,
這兩本書在保留大師的精神遺囑上,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今時今日,踏上求道之旅的人們依然能從這些對話中得到啟發,藉此走出痛苦和悲傷。
  

作者簡介

尼薩迦達塔·馬哈拉吉(Nisargadatta Maharaj, 1897-1981)

生於孟買。從小幫忙務農,雖然沒有接受正式教育,但常聽到其父念誦聖典、唱拜讚歌,及和道友談論宗教話題。二十多歲時開了一家雜貨店,因經營有方,陸續擴張到多家。二十七歲成家,育有一子三女。1932年,他搬入孟買鬧市一條陋巷中的範馬里大樓,此後未曾移居。

1933年,拜見了室利·悉達羅摩濕瓦·馬哈拉吉(Sri Siddharameshwar Maharaj),成為其弟子。三年後,上師圓寂,不久後他離家出走,踏上了朝聖之路。
 
在外雲遊了八個月之後,經師兄弟勸說,他回到孟買,經商熱情也已消逝,只留住所附近的一家菸雜店,維持生計。但他此時只專心靈修,在範馬里住所搭建了一層閣樓,供自己靜修之用。此時二戰正酣,但他沉醉於靈修的狂喜之中,絲毫不受影響。有人想拜他為師,但他一直拒絕,只在白天顧店時,站在店門口與人談論靈性話題,遲至1951年,才開始收徒。

1973年摩里斯・佛里曼(Maurice Frydman)翻譯並編輯的尼薩迦達塔早期的教言集《我是那》出版,使他舉世聞名,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求道者前去拜訪,擠在他的禪修閣樓上,聆聽智慧教言。

1980年他確診為喉癌,但拒絕治療。1981年9月逝世。

在他離世前一年,來自美國的弟子簡·鄧恩(Jean Dunn)得到他的授命將談話整理成書,為其最後的開示留下完整的紀錄。

譯者簡介

鍾七條

中國復旦大學物理專業,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博士,曾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紐約州噶瑪噶舉的三乘法輪寺進行傳統的藏傳佛教三年閉關修行,出關後,從事印度不二論的翻譯。

顧象

中國復旦大學法語專業,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出版碩士。現居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