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列傳

· 一個人
Ebook
55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海上花列傳》,清朝韓邦慶著。全書由文言和蘇白寫成,對話皆用蘇州方言的小說,鳳凰讀書稱此書是最著名的吳語小說。[1]

作者江蘇松江府(今屬上海市)人韓邦慶。這部長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寫清末中國上海十里洋場中的妓院生活,涉及當時的官場、商界及與之相連結的社會層面。[2]

張愛玲晚年生活一研究《紅樓夢》,二翻譯《海上花列傳》,在賴氏女子學院將用吳語的《海上花列傳》譯成英文和國語[3]。

《海上花列傳》展示中國古老宗法社會向現代工商社會轉變的歷史畫面:[2]

“在小說開頭,當剛從鄉下出來打算到上海找點生意做做的農村青年趙朴齋,冒冒失失撞上早晨剛剛醒來的花也憐儂的地點,乃是上海地面,華洋交界的陸家石橋;當時便有青布號衣的中國巡捕過來查詢。租界、巡捕和外鄉農民,這幾個獨特的意象,表明了上海的森嚴和另類。 ”

——上海大學講演,欒梅健教授

不同於傳統小說的人物關係設置與氏族血統安排,翻開《海上花列傳》小說,記述是海上妓女,不甚了解其出身背景籍貫。記述是一座無根的真正的現代工商都會,夾雜著各種口音、混雜著各色人等的移民城市。[2]

文學轉變還表現在大量出現的新興器物描寫內容,在《海上花列傳》中,從自來水、交通運輸、通訊、照明,處處顯示西方物質文明影響,不同於農耕文明和鄉村都會。中國傳統中從未有新興器物洋燈、洋鏡台、煤氣燈裝點堂館門面,黎篆鴻的老相識屠明珠的廂房內,「十六色外洋所產水果、乾果、糖食暨牛奶點心,裝著高腳玻璃盆子,排列桌上」,「桌前一溜兒擺八隻外國藤椅」表現濃濃西洋韻味。《海上花列傳》展示從外國傳入的電報、人力車、東洋車、馬車與長江輪船,記錄新興都會上海的工業性質與現代轉型。[2]

從小就閱讀過海上花列傳這部作品的張愛玲,來到美國之後拜訪胡適提及翻譯的願望也得支持,因為在他眼中,吳語「這種輕靈痛快的口齒,無論翻譯成哪一種方言,都不能不失掉原來的神氣。」

憑藉著對於語言的天分,張愛玲將《海上花列傳》的吳語對白,轉換成地道晚清官話。同時,《海上花列傳》中出現的歡場行規、上海的風土人情、晚清服飾、張愛玲都做了準確詳盡的註解。然而她仍擔心讀者不滿意,在序言中寫道:「就怕此書的下一回目是:張愛玲五詳紅樓夢,看官們三棄海上花。」

張愛玲曾說自己創作的小說承繼的正是《海上花列傳》和《紅樓夢》的傳統[3]。

潘飛論,張愛玲晚年生活放在兩件事情上:一是研究《紅樓夢》,二是翻譯《海上花列傳》,張愛玲「將那種嗲聲嗲氣的吳語對白,悉數轉換成了地道的晚清官話。同時,愛玲對於《海上花列傳》最大的貢獻就是為作品中出現的晚清服飾、歡場行規、上海的風土人情都做了很多準確詳盡的註解。」[3]

(維基百科)

About the author

 韓邦慶 (1856年-1894年)曾用名寄,字子雲,別署太仙、大一山人、花也憐儂、三慶江蘇松江(現屬上海市)人。幼隨父居於北京,後多次科舉落第,遂於上海為《申報》撰寫文稿。1892年,他開辦了中國第一份小說期刊《海上奇書》,並在此書上連載了他的小說《海上花列傳》。而他在《海上花列傳》成書出版後不久便病逝,年僅三十九歲。

(維基百科)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