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與沫

· 時報文化出版
Ebook
27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每個男人和每個女人的雙翼都有著些許的沙與沫,

而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則願意將自己的擁有,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所有人──

322首極富哲理的智慧格言,

字字句句蘊含真知灼見

本書包括了紀伯倫的散文詩集《沙與沫》及《大地之神》。

根據紀伯倫自己的說法,《沙與沫》是他在創作《先知》後意猶未盡的再言,這三百餘首詩儘管不是成篇的文章,有的甚至只是一句話,但每段表述都是字字珠璣,能給人以啟迪,更能淨化心靈。

《大地之神》則是一首長詩,講述大地的三尊神:其中一位擁護傳統,另一位意圖謀反,第三位則歌頌愛情;這三位各有立場的神祇彼此之間的激辯,演示了一場精采的對話。

∣紀伯倫的「沙與沫」∣:

.友誼永遠是一種甜蜜的責任,而不是自私者的機會。

.人的真實樣貌不在於他表露的,而在於他所不能表露出的那一部分。

因此,你想瞭解他,就不要去聽他說出些什麼,而要去聽他沒有說出的話語。

.當你背對太陽,便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你不能吃得超過你的所需。你所吃的一半是屬於他人的。而且,你還應留下一點麵包給突然造訪的客人享用。

.慷慨並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東西賜予我,而是你把你比我更需要的東西也給了我。

.兩個女人交談時,實際上她們什麼都沒說。

一個女人自言自語時,她便道出了生命的一切。

.我們都是囚徒,但是,有些人被關在有窗的牢房裡,另一些人則被關在無窗的牢房裡。

★譯自貝魯特世代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紀伯倫英語作品阿語全譯本》

★收錄創作年表及譯後記

About the author

紀伯倫(Kahlil Gibran, 1883-1931) 享譽世界的黎巴嫩作家,與泰戈爾並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上的巨人」。 生於黎巴嫩北部的小山村貝什里,八歲時家庭遭遇變故,父親入獄,十二歲時,母親攜四個孩子移居美國波士頓。一家生活艱難,靠沿街兜售物品為生。 十五歲回到故鄉黎巴嫩求學,二十歲畢業後重返波士頓,二十二歲時在紐約發表處女作《論音樂》,二十五歲時在摯友的資助下前往法國巴黎學習藝術,師從藝術大師羅丹。此間遊歷歐洲,開闊眼界。 二十八歲,發表阿拉伯語小說《折斷的翅膀》,被譽為「阿拉伯文學新運動的開端」。三十五歲後相繼發表備受好評的《瘋人》、《先驅》、《先知》、《沙與沫》、《大地之神》等八部散文詩集。其中《先知》引發轟動,先後被譯成五十餘種語言,僅美國版的銷量就近千萬冊。 一九三一年四月十日夜,紀伯倫因病逝於紐約,享年四十八歲。根據他的遺願,長眠於故鄉黎巴嫩的一處修道院。 一九八四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在首都華盛頓為紀伯倫建立紀念中心,以此表示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尊重。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

More by 紀伯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