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 末代皇帝自傳

·
· 一個人
5.0
15 reviews
Ebook
25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我的前半生》是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看管所中所寫的「反省式」自傳,溥儀作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三歲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後又任偽滿洲國皇帝13年。《我的前半生》記錄了溥儀從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國「改造」等過程,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本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自省書,從中,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見特定歷史環境末代皇帝的悲劇與喜劇,他的人生道路凝聚著近現代社會的變遷。溥儀晚年本想寫一部《我的後半生》,可惜未如願。《我的前半生》記載的是從宣統元年到民國十三年愛新覺羅·溥儀這一時期的章節,涉及清朝歷史的部分。一直是暢銷書,很多是有史料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冊頁上,愛新覺羅·溥儀是從「真龍天子」被改造成為普通公民的唯一例子。他有著跌宕起伏的傳奇經歷和脫胎換骨的新生。

  封建傳位規則,當初本不該由溥儀當皇帝。1908年秋,光緒帝病危,慈禧太後便急著過繼子嗣。按理應選「溥」字輩最年長的侄兒溥偉,溥偉祖父是咸豐六弟奕訢。奕訢當初曾協助發動過北京政變,支持慈禧與慈安「垂簾聽政」。可慈禧挑中光緒帝的弟弟載灃的長子溥儀,其原因有人猜測是慈禧自認為身體還好,找個小皇帝便於她擺布。另外,溥儀的祖母是慈禧的親妹妹,母親是慈禧親信榮祿之女。當時,溥偉守在宮外,滿以為慈禧一定會宣自己,一見溥儀被抱進去,竟氣得大罵了半晌。對此「咆哮宮門」的不赦大罪,慈禧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上才隱忍不問。11月中旬,光緒因病去世,慈禧也隨之辭世,只好由隆裕太後和載灃一同扶持溥儀登基,年號宣統。

  溥儀作為清朝第十二代皇帝,三歲時首次當皇帝時國運已氣數將盡。他登基時由任攝政王的父親抱上殿,鼓樂轟鳴、百官跪拜時,他被嚇得大哭。其父怎樣哄也不靈,只好拿來玩具說:「快了!快了!快要完了!」不少大臣私下說這話不吉利。果然,不出三年,1912年初,清廷面對辛亥革命的風暴,溥儀名義上的母親(其實是他伯母)隆裕太後抱著小皇帝宣布退位了。(百度百科)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5 reviews

About the author

   宣統帝(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愛新覺羅氏,名溥儀(滿語:ᡦᡠᡳ,穆麟德:Pu I,太清:Pu I),乳名「午格」,字耀之,號浩然,英文名Henry(亨利);是清朝入關以來的第十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因此也被稱作末皇帝(也作清遜帝),同時也是被普遍承認的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即位時年僅3歲,實權由其父攝政王載灃掌握。辛亥革命以後,被袁世凱逼迫退位,清朝就此覆滅。其為清朝皇帝在位時年號宣統,曾於1917年短暫復辟。後被日本帝國扶持作為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故又被稱為康德皇帝。

  溥儀的遺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規火化,骨灰放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他的遺孀李淑賢將他的骨灰葬於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溥儀墓在清西陵附近。

  1997年李淑賢死後,溥儀的弟弟溥任聲明自己是溥儀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之版權繼承人。溥任有三子,三子的後代均為女兒。愛新覺羅溥儀的直系子女由於特殊原因暫時未能公開。

(維基百科)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