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白話譯解: 中醫藥典籍新編

· 中醫藥典籍新編 Book 11 · 谷月社
4.6
20 reviews
Ebook
234
Pages

About this ebook

《黃帝內經》是一部綜合論述中醫理論的經典著作。它的集結成書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識為基礎,古代的哲學思想為指導,通過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醫療實踐的反覆驗證,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斷到綜合,逐漸發展而成的。因此,這一理論體繫在古代樸素唯物辯證法思想的指導下,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原則和學術觀點,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黃帝內經》起源於黃帝,具體成書作者已不可考。總而言之,《黃帝內經》非自一人一手,其筆之於書,應在戰國,其個別篇章成於兩漢。

《淮南子·修務訓》言:「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因此,《黃帝內經》之所以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書中所言非虛。

如前所述,《黃帝內經》既非一時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戰國以前的許許多多的上古醫學著作的總結。這不僅可以從《素問》、《靈樞》各八十一篇這一點得到證明,而且也可以從《黃帝內經》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獻及《素問》、《靈樞》互引、各篇互引等現象上得到證明。

Ratings and reviews

4.6
20 reviews

About the author

《黃帝內經》共十八卷,《素問》、《靈樞》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內容包括攝生、陰陽、臟象、經絡和論治之道。其成書年代一向有爭議,大約是戰國至秦漢的作品。成書時間一般有三種流傳說法:
    一、《黃帝內經》是「三墳之書」其中之一,有人認為是黃帝所寫,但黃帝年代各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留下資料說明當時的醫學背景,可信度非常低;
    二、認為它是春秋戰國時候的著作,北宋程顥[2]、司馬光都持這種立場。
        因一百六十二篇文章裡,從文字、語言、用詞、以及所涉及到的社會背景等角度,都不乏春秋戰國的背景。因春秋戰國長達數百年之久,確實可能包含多種觀點、不同習慣的內容。
    三、認為《黃帝內經》非一時一人之作,成書時間約在西漢。
        《黃帝內經》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漢書·藝文志》作者班固是根據《七略》刪其要而成;而《七略》是劉向、劉歆父子,作為圖書分類目類來主持的,分工校正方技類,而由李柱國來分工、校正醫書,時間是西漢成帝河平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年,而被認為《黃帝內經》最晚也要在公元前26年成書。最早是在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史記中記載不少當代醫學,如公乘陽慶、倉公、扁鵲等,但唯獨沒有記載更為重要的《黃帝內經》,所以被認為不可能早於寫《史記》的時代,司馬遷是在公元前99年入獄時撰寫了史記,從上述推論《黃帝內經》大約是在公元前99年至公元前26年。
        還有其它的旁證是,1973年,在馬王堆3號墓所出土的簡帛醫書有《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五十二病方》、《脈法》、《導引圖》等14件醫書,而墓主是西漢初年封於長沙的軑侯利倉之子,下葬時間為漢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這些文獻較為簡略粗糙,例如只有十一經脈,而黃帝內經是十二經脈,從理論的簡繁、完善程度上認為,十一經脈要早於十二經脈,也就是完備的《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要晚於公元前168年。

《黃帝內經》各篇文章的時間差距,從文字、反映的社會背景、語言特點、音韻學特點來考據,前後時間可能相差幾百年之久。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